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Eirini Sampson

快时尚到底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还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Translated by: Muhan Zhu



当下的快时尚产业常常被诟病存在侵犯人权的行为并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但是他们常常用一下的论断进行反驳:

  • “的确如此,但是快时尚是一种平民化的时尚”

  • “的确如此,但是慢时尚和环保时尚的价格让普通民众难以负担的起“

  • “的确如此,但是选择快时尚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


第二种论调往往来自那些常常几个月就在Shein(一个在欧洲非常流行的购物网站,以价格实惠为他的主要营销点,类似于国内的拼多多)花费超过500磅(约4500元人民币)或者是在换季时大肆购物的人。 而第一和第三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并且这两个观点反映了我们对于自我表达的理解以及为何这种理解常常不可避免地和消费主义联系在一起。


快时尚产业的繁荣是依托于他们聪明的营销政策。他们把年轻女性作为目标群体,通过制造不安感和群体认同感,让他们认为选择快时尚品牌是必要的行为。快时尚的目标受众往往是18至24岁的消费者,其中消费的女性和年轻女孩超过了其他任何人群。 快时尚品牌从未想要将时尚民主化,基于他目标消费者,快时尚品牌也并没有那么平价。这个产业剥削每年生产数十亿服装的劳动者来压低价格,从而让他们的目标消费者 – 年轻女性 – 在每次换季时都可以不断地购买更多的产品。


我们既没有参与进服装的制作过程,也没有支付产品应有的价格。我们目前的消费模式是基于一种不可持续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人来无限制造新的潮流,生产新的衣服,最后为这些大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


这种通过快时尚表达自我的欧洲中心主义方式对我们的消费文化产生的真正影响视而不见 – 这是大规模生产快时尚产品不可避免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时尚感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自我表达?这与我们将我们的自我认识和我们的消费模式绑定有什么区别?我们多经常听到人们用“消费疗法”这样的词语来解释我们的行为?更不必说那些以女性为目标的潮流趋势的更新换代有多么的频繁。举个简单的例子,去年风靡的“纯欲风”,前年又是另一种风格,但是不管是什么潮流风格,其最终难道不是都试图在推动一种统一并且大规模的消费模式吗?甚至现在“胶囊衣橱”的概念也被快时尚行业主导。


源于廉价服装的自我表达意识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价值观和精心策划的营销策略之上的社会构造。实际上,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的服装往往是代表着某种文化,宗教和运动,而不是那些为了满足快时尚行业每个小季度营销的潮流形象而生产的服装。通过服装表达自我意识的理念其实随着社交媒体在21世纪的广泛使用已经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展示服装和身份的方式。


在不经意之间我们莫名被某种理论说服,认为我们目前拥有的东西还不够好。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要站在道德至高点指责任何一个人。恰恰相反,我自己也是这一情况的受害者,我也经常通过追求时尚潮流来获得一种短期的自我证明。


“我们已经做到了如此之过分,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消费者来承受这一切。” Marc Jacobs在2020年4月的Vogue采访中这样说道。


不可否认服装的确在历史上扮演了一个象征性的角色,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很多特质 – 不论是我们的性取向,性别还是个人兴趣和爱好。但是,我们不应该混淆服装与快时尚,因为这两者不可互换,更不是同义词。快时尚行业正是利用了这种误解来在时尚界扭曲了其目标 – 通过剥削人和环境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最后,一点来自于我个人的小经验。我发现我认为最能代表我自己的衣服往往是在二手店或者古着店淘到的,而不是采纳了某种快时尚品牌吹捧的潮流。





bottom of page